档案馆
 首页 | 本馆概况 | 档案法规 | 业务指导 | 服务指南 | 编研利用 | 下载中心 | 留言板 
 历年大事记 
 陕西理工学院 
 历史回眸 
陕西理工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编研利用>>陕西理工学院>>正文
[陕西理工学院]·全面建设上台阶 教学评估获优秀
2013-09-16 16:22   审核人:

2003年,教育部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决定建5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育部随之下发了《关于全国592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3〕9号),并对接受评估的普通高校作出了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时间安排,明确陕西理工学院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时间及 2007 年 10 月 28 日 至 11 月 2 日 。为全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法定的指令性决策,在2003年学校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宣布高校进入教学评建状态,按指标体系要求进入全面准备。2004年年底,学校借学习贯彻2004年版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之际,召开教学评建工作千人动员大会,标志着学校的教学评建工作全面启动。经过近5年的自评自建,充分准备,学校于 2007 年 10 月 28 日 至 11 月 2 日 ,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进校考察评估, 2008 年 4 月 9 日 ,教育部〔2008〕8号文件正式公布我校评估结论为优秀,之后又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评建整改并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了省级和教育部的评建整改核查,整个教学评建过程圆满结束。

在近5年的教学评建历程中,学校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机遇,以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目标,通过理清办学思路、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全方位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建设过程,使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更为科学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为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风、学风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思想认识到位,建立了评建工作的有效机制

1.领导重视,把评建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学校把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1]4号、[2005]1号、[2007]1号、2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开展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行动指南。每当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文件出台,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在通过深入学习、统一认识、形成落实举措的基础上,都由党政发文,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教学质量建设的意见。同时还采取邀请专家作教学质量建设专题报告、主管教学校领导巡回宣讲、组织教学质量责任人进行培训、召开教学质量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会等有效措施,使党和国家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声音深入人心,贯穿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使“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成为学校自觉遵循的核心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利用召开修订办学指导思想研讨会、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会、学习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研讨会、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会、教学基本建设成果表彰会、学风建设动员大会、评建工作转段动员大会、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专家报告会、教学评建工作培训班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对评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

——学校编印了《本科教学工作评建简报》、《评建宣传手册》、《评建知识问答》,下发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学校设立“教学工作评建网站”,利用校报、广播、电视、橱窗、专栏、倒计时牌等多种手段,营造浓厚的评建氛围。为深入发动群众,校领导、评建办领导分头包干,到院系、部门进行专题辅导和培训;各职能部门结合任务特点分别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练好技能、报效祖国”的基本技能培训竞赛活动;“我为评建做贡献”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评建、人人支持评建、人人参与评建、努力为评建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学校针对两校合并的实际,坚持以评建促融合,以融合保评建。在认真总结原两校办学经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把20字评建原则中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具体化为:“以评促改”,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确保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以评促建”,狠抓办学条件改善与教学基本建设标志性成果的形成,使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落到实处;“以评促管”,狠抓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统一,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通过对20字评建原则的具体化,使学校在教学评建中必须做什么、首先做什么和重点做什么的问题上,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收效显著。

2.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评建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学校建设与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评建工作刚一启动,学校就成立了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本科教学评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还成立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校内专家组。各院系(部)、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评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教学评建的有效工作机制。在评建工作进入重点专项建设的倒计时阶段,学校又成立了“本科教学工作建设指挥部”,下设13个专项建设项目组,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了评建工作落实力度,形成了以职能部门为责任主体,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逐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评建工作责任制。学校建立并坚持了评建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评建工作汇报,每月研究一次评建工作的例会制度,建设指挥部领导坚持深入教学一线现场指挥、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逐级签订了评建工作责任书,建立与完善了评建工作激励机制,同时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评建工作健康顺利推进。

3.保障有力,为评建任务落实提供条件

学校从全校范围选调精兵强将,不断充实和加强评建办公室和校内专家组,确保组织落实;根据工作需要,挤出办公用房,配齐办公设备,确保高效运转;根据评建工作整体部署,学校除了每年给足教学仪器设备费、四项教学经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大块经费外,还划拨必需的评建专项经费,用于评建宣传、培训、调研、多项评估和对教工学生奖励等。

精心策划部署,扎扎实实开展评建工作

1.全面部署,分段实施

为切实提高评建工作实效,学校精心策划,把评建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动员准备与自查自评阶段、全面建设与重点专项建设阶段、省级评估与重点整改阶段和迎接教育部专家进校考察评估及再整改阶段。在此期间,学校除了对评建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外,还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制定出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分年度分阶段评建工作实施计划。2007年7月上旬,学校接受了省级评估,赢得了省级评估专家组的好评。 2007 年 10 月 28 日 至 11 月 2 日 ,学校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19项二级指标,专家组评定结论为18项优,1项为良。

2.自评自查,有序推进

学校根据教学评建进展情况,不断完善建设和整改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为检验评建成效,学校采取自我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年度考核评估与阶段考核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实施了2次院系教学工作全面评估,进行了专业建设、品牌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考试课程试卷质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10多次专项评估。使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在“建设→评估→整改(再建设)→再评估→再整改(提高)→达标创优”的过程推进中,不断上台阶,不断出成果。

3.全面建设,保障重点

——学校按照“三个符合度”的要求,在原有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调研论证,形成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水平的办学定位。学校的顶层设计走在前面,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可遵循的基本依据。学校在认真总结“十五”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06-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进而形成了《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子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确保了学校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项目来抓。抢抓机遇,走银校合作发展之路,完成3.65亿融资、新征地345亩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为彻底改变校园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学校连续几年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百万工程,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使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极大改善,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在巩固与发展已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以评建为契机,制定了名牌专业、品牌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创优工程实施计划,通过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建设层次,先后建成了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名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品牌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科研、教改、教材建设也都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基本建设标志性成果,这些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引导、示范和保障作用。

——学校把形成一整套切实管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作为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根本大法来做,并对贯彻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提出了一整套赏罚分明的激励性措施,确保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如: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及获奖成果、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等,学校都给予重奖。

全面建设上台阶,综合实力再提升

总体上看,学校通过评建取得的最大成效是:在办“向社会负责、人民满意的大学”的价值追求中,进一步校正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评建使学校的全面建设上了台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评建使人才质量观、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效益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评建,人心空前凝聚,使得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成为现实。通过评估,增强了办学实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社会声誉。

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对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学校类型、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精神的准确定位,使学校找准了自己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布局中的位置,使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地区的发展同步,不负使命,勇于开拓,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2)学校长期办学所积淀起来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学校认真总结50年来的办学经验,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不辱使命、惠泽于民、造福一方的办学精神,继承弘扬西北联大、原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等著名高校在汉中办学期间所留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积淀、传承和弘扬特色的过程成为正确认识自我与增强自信的过程,成为探求自我发展生命力与存在价值的过程。特色的形成将引领学校在发展中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激励学校勇于拓展优势,做强特色,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中作出更大贡献。

(3)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截至到2007年10月,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1385万元,生均值达到6143.76元;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达29.52万平方米,生均达 16.19 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达 63.70 平方米 ,生均运动场面积达 4.84 平方米 ;生均藏书量达到81.38册;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20.83台,百名学生拥有配备多功能教室座位数达到71.70个。教学条件的改善,满足了本科教学的要求。

(4)学校的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管理机构健全,队伍齐整。学校成立了新一届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配齐配强校、院系(部)分管教学领导和教学秘书,使校、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职能更加明确。二是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更加统一、规范,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管理手段更为先进。借助校园网络数字平台,传统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所取代,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管理效益。

(5)教风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经常性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更加有力。截至2008年10月,学生在参加国家、省部级大赛中获奖567项(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表彰师德教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坚持教学质量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形成了“尊师重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奋笃学”的优良教风学风。

(6)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事物发展本质特征的教育观念、育人理念和管理理念。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成果的形成,对引领和推动教学基本建设上台阶,对建成省级名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品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都发挥了先导性推动作用。

(7)学校的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办学实力的增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生作为教学评估最大的受益者,通过自身在人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使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通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文化服务,使地方政府切实感受到高校“三大功能”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用人单位通过毕业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作风,深感陕西理工学院的毕业生用得起、留得住、干得好。社会综合评价的相互作用,使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路子更宽质量更高,也使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8)通过教学评建,培育和彰显了“八种评建精神”。主要是:珍惜机遇、抢抓机遇、利用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的进取精神;万众一心、共度时艰、共谋大业,顾全大局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爱校如家、不辱使命、乐于奉献,勇于向历史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信念坚定、崇尚实践、勇攀高峰,永不放弃的苦干实干精神;追求卓越、打造特色、变革出新,以品牌优势不断提高知名度的创新精神;坚持标准、一丝不苟、勤勉好学,遵循规律做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整体推进、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和谐共赢的团队协作精神;缜密策划、精心实施、细节制胜,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敬业精神。这些精神成为陕西理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mobile.28365365

查档电话:0916-264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