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中师范学院史略
合校前的汉中师范学院从1958年建校开始,经过了汉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汉中师范学院三个历史阶段。
一、汉中大学的创建和发展
汉中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设有医疗、农学两个本科系和中文、数学、生物、物理、化学五个师范专科的综合大学,担负着培养医疗工作者、农业技术人员和中学师资的任务。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停办,为时14年。14年中,在中央、省、地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汉中人民的大力支持,西安医学院、西北农学院和西安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援助下,全校师生员工“勤俭办学,艰苦创业”,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建设人才。
1.汉中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和改建
195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为贯彻中共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精神,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全省高教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为迎接当时我省蓬勃兴起的群众学习文化、大办学校的热潮,给中共汉中地委发出筹建“汉中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各类民办及部分公办初级中学师资的通知。中共汉中地委根据中央和陕西省委的指示精神,组成了省、地、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汉中师范专科学校筹建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委会”),全面负责汉中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工作。
1958 年 5 月 28 日,筹委会正式成立。筹委会成立以后,即开展了选定校址、修建校舍、制定教学计划、调配教师、招收新生等项开创性工作。当年录取第一届中文、数学、生物三个专科新生共223人(内含44名保送生)。
1958 年 6 月 9 日,汉中师专筹委会根据全国工农业发展的形势和汉中地区对教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勤俭办学的精神,采取边上课、边建校、边培养师资、边充实设备的办法,在努力办好现有的中文、数学、生物三个师范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提出了创造条件,争取在1959年把汉中师专扩建为一所系科并存、正规教育与短期教育相结合的师范学院或扩建为以师范专业为基础,增设医疗、农学等专业的综合大学—汉中大学的发展设想。
2.汉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陕西省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和陕西省1958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中共陕西省委提出了在陕北和陕南各设一所综合大学的意见。因此,对汉中师专的发展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11 月 4 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给陕西省高教局发出了“关于改汉中师专为汉中大学的批复”:同意将汉中师专改为汉中大大学,要求根据陕西省1958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做好筹建工作。11 月 19 日,陕西省高教局给学校发来“将汉中师专改为汉中大学的通知”,并随文发来“汉中大学”铜质印章一枚。汉中师专改为汉中大学以后,学校在办好现有中文、数学、生物三个师范专业的同时,积极地为学校建设、发展而创造条件,并抽调专人筹建五年制的医疗系,选聘教师,修建实习医院,做1959年医疗系招生的准备工作。
1961年9月,汉中大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建立和健全了行政、教学组织机构,全面贯彻高教“六十条”精神,从实行民主管理的需要出发,,与10 月 31 日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校务委员会负责审定教学计划、教师职务、基建财务开支、讨论学校行政和教学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
汉中大学成立后,除已设置的3个师范专科的培养目标和学制不变外,学校按照综合大学的要求、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办学条件,积极筹建新的系科。1959年2月,增设了医疗系,学制为5年。1960年又先后增设了物理、化学两个师范专修科,学制均为2年。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同时进入了全面调整时期。4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党组《关于审定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的报告》,要求缩短战线、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以及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所属的非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规模均应按照这个报告精神进行调整。同年8月,汉中农校奉命撤销,并入汉中大学,成立农学系,学制四年,这一年,汉中大学设有医疗、农学2个本科系,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5个师范专修科,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增至100余人,学校规模有很大发展。
1962 年 7 月 21 日根据陕西省高教局召开的地、市高教会议关于院校调整的决定,撤销了医疗系、农学系。
1963年至1964年,除中文、数学、物理3个科每年招收新生94人外,生物、化学2科均停止招生。1965年,物理科也停止招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党政组织机构一度陷入瘫痪状态。1969 年 2 月 7 日成立汉中大学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成立汉中大学临时党支部。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汉中大学与全国大学一样,教学活动几乎停止。1970年北京机械学院因战备疏散,搬迁到汉中。学校奉命将全部校舍、校产、校具、图书、仪器、土地、房屋、农场、牲畜、粮食等先后无偿地移交给北京机械学院。1972年北机院迁往西安后,88613部队、汉中地区百货公司仓库等单位又借用了校舍。
迫于形势,汉中大学不得不停办。1972 年 3 月 8 日,校革委会向陕西省高教局上报了“关于销毁文件、印章的报告”。同年9月底,学校上交封存文书档案,销毁了印章,汉中大学正式宣告停办。
汉中大学虽然一度停办,但它在自1958年至1972年的短暂的14年中,为陕南乃至全省和全国的有关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建设人才,因而它的名称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汉中大学艰苦创业,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精神对于后来的汉中师院和今天的陕西理工学院一直得到了广泛的弘扬。
二、恢复时期的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
一九七五年,国家经济形势及工农业生产逐步好转,为了满足中学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改变中学师资奇缺的状况,汉中地区文教局到陕西省教育局汇报了群众要求办大学的呼声和汉中地区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希望陕西师范大学在汉中设立分校的初步设想。省教育局表示赞同,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学校名称定为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由汉中地区革委会具体领导,面向汉中、安康两个地区招生,以汉中为主;分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学师资;办学经费由陕西省和汉中地区两家负担。学制为三年;暂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五个专业;当年招生260人。
筹建初期,学校共抽调教职工40人(其中教师27人,干部、工人13人),设有办公室、政治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在人少事多,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齐心协力,保证了学校按时开学上课。
从1975年至1976年两年中,学校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与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共招收497名“三来三去”(即从工厂来到工厂去、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从部队到部队去)的工农兵学员。
三、发展中的汉中师范学院
1.恢复和新建
1976年10月,我党取得了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之后,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事业也开始走向正常并逐步得到恢复。1978年,随着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党和政府重视。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恢复高考,迎来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
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汉中大学并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四月二十八日,教育部[78]教计字335号文件《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中指出“原址恢复汉中大学并改名为汉中师范学院。汉中师范学院地址:陕西汉中,专业设置: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二百人,面向陕西省。领导体制:陕西省领导”。随于同年七月三十日,陕西省高教局发来铜质园型印章一枚,文为“汉中师范学院”,即日启用。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自此宣告结束,汉中师范学院正式诞生。汉中师范学院的成立,对于加速培养我省中等学校师资,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中师范学院成立后,原陕西师大汉中分校时期设置的党、政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学院工作的需要,因而进行了必要的变更和调整。
2.改革和发展
汉中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恢复和新建双重性质的高等师范院校,也是陕南地区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系科较齐全的高等院校。学校恢复和更名之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积极组织全院师生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狠抓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全院师生员工,为办好汉中师范学院而奋斗。
汉中师范学院成立后,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5个系,学制均为4年。1979年增设生物系,学制4年。1984年增设政治理论教育专修科和英语专修科,1988年增设历史教育专修科,学制均为3年。1993年政教、英语、历史3科改为系,学制不变,1995年均升为本科,学制4年。1997年增设艺术系,学制3年,2000年升为本科,学制4年。
截止合校前,汉中师范学院共有10个系,2个部,1个成人教育学院从2000年起,学院除在陕西招收普通高校新生外,还从四川新生从2001年起,学院面向陕西、河南、湖北、湖、广西、重庆、四川、甘肃、新疆共九省(市、区)招收新生。
2001年9月,由西北政法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办并由汉中师院政法系承办的“经济法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正式开学。首期学员110人学制为两年。
为了继续发展合作办学优势,2000 年 9 月 22 日,汉中师院与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了协作共建签字仪式,两校正式结成帮扶共建单位。协作关系的确定,使汉中师范学院在教学、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999年和2000年,学校领导班子连续进行了两次调整。特别是2000年6月以后,面临将于陕西工学院合校的现实,学校党政领导在学校整个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统一思想,面向未来,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学院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一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教学抓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学院整体工作的领导,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学院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学院的改革发展和建设中不断做出新贡献。
2001年6月,学院制定下发了《汉中师范学院“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
1999年,学院接到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在认真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认真检查学院实际办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总原则,并提出了“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龙头,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保证,以严格考试为杠杆,全面推动教学评估工作”的评建工作思路。学院党政反复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于1999年颁布了汉中师范学院建校40余年来首次制定的关于学院办学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汉中师范学院办学指导思思想。
为使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学院党委印发了《汉中师范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内涵说明》,并于1999年、2000年先后举办了三次全院性的办学指导思想大讨论,并于2001年对全院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全面大检查。
1999年3月至10月,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关于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院党委本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回顾总结学院党的建设,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党建量化评估工作,当年10月顺利通过了省委教工委的评估验收。
1998年底以来,学院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揭批**** 和“两国论”的文件和重要社论、《高等教育法》、《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三次全教会及全国和全省高教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等为学习重点,先后举办了处级干部邓小平教育理论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处、科级干部计算机知识培训班,新党员教育学习班,入党积极分培训班等8个班次的培训学习班,受训人员近2000人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生活政治理论学习,会议传达与讨论等形式,在全院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中进行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学院党委积极支持行政解决学院发展中的困难:硬件建设、发展空间。1999年,学院向汉中市工商银行融资贷款5000万元,并在汉中市、汉台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征地118.59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汉中师范学院从1978年建立到2001年合校的24年时间里,传承汉中大学艰苦创业、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精神,不断加强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逐步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学生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为汉中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有关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学院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高校的“三大功能”不断体现,办学特色不断彰显,为两校的合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